国知局: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技术转移业务,大力培育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

2025-03-05 11:38:54上一篇 |下一篇

2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上海聚焦“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在采访中提到,强化专业服务,提升专利转化效率。秉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能力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投行思维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技术转移业务,推进上海技术交易所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大力培育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通过“转化门诊”等活动,组织专业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深入高校提供精准服务,使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开展科研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 衡付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为宣传总结好“十四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进展成效,自今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创新新闻发布工作模式,会同各地知识产权局共同打造知识产权系统新闻发布厅,宣传展示各地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今天是发布厅启幕后的首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上海聚焦“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还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先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黎淑兰女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吕雪城先生。我是发布会的主持人,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


首先,请芮文彪先生介绍情况。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芮文彪: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能够通过知识产权系统新闻发布厅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知识产权工作,我们深感荣幸。借此机会,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上海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十四五”以来,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上海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长15.3%;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为6822件,同比增长10.3%;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278.93万件,同比增长6.7%;作品版权登记数突破45万件,同比增长9.05%。上海连续四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保持优秀等级。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技集群”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五位。


我们的工作主要突出五个方面的“新”:


一是以制度之“新”引领创新发展。上海率先探索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2021年7月,上海设立了全国唯一的正局级独立设置地方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部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浦东新区设立全国唯一的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四合一”独立建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高规格制定发布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等地方法规。出台《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对数据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作实质性审查。落实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要求,发布全国首个《国外地理标志在华保护申请手册》。在浦东新区率先探索“著作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创新,设立全国首个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和首个科创企业跨境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


二是以运用之“新”赋能创新价值。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提升为省部级表彰。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存量专利”盘点盘活,4.3万余件专利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累计转化7600余件。多部门联合出台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系列政策,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前补偿”机制和“保证金”制度,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交易保险等金融新产品。推出“中低价交易、高频次流转”的“专利超市”,支持“饿了么”等企业探索专利开源新模式,推出国内首批通过全国技术要素市场公开挂牌的开源专利。“十四五”以来,上海在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得15金14银,上海两家中小企业获得WIPO全球奖。


三是以保护之“新”护航创新创造。持续加强全国首批专门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专业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全覆盖。在全国首批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深化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浦东新区、徐汇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任务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和民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作为前置审查地,支撑全国首例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审结。创新设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出台专门实施方案,建立市区两级行政裁决工作体系。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信息平台,发挥3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作用,设立6家境外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和37家基层维权援助工作站。


四是以服务之“新”激发创新活力。上海作为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中国唯一专家调研样本城市,我局扎实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对标改革工作。在全国首批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率先实现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全域入驻地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和知识产权“一件事”平台。漕河泾开发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出台《关于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首家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沪常驻代表机构备案运行。创新代理行业监管模式,建设全市一体化知识产权代理协同监管平台,开展专利商标代理机构信用档案建设。


五是以合作之“新”优化创新生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持续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会商和与WIPO战略合作机制,推动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奉贤(化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以及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等一批重要功能机构落地。共同打造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品牌,深化共建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持续加强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


下一步,上海将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勇当排头兵和先行者,持续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继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创新改革。一是强化更高效能治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加主动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制度供给、体系建设和服务支撑。二是赋能更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健全重点产业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和海外维权援助机制,深化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试点,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服务更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提升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的专业度和影响力,开展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评选,加快国际化、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向着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稳步迈进。


以上,就是对上海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介绍。谢谢大家!


衡付广:现在欢迎大家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外资企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在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都有哪些工作进展?


芮文彪:谢谢你的提问。上海共有7.5万多家外资企业,数量非常多。我们一直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对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保护制度。深入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这些地方法规,落实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等规定。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出台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民事纠纷诉调对接、知识产权鉴定等政策措施,全面强化严格保护、同等保护。将知识产权制度探索纳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


二是加强行政保护。持续加大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5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200余件。加强跨区域、全链条保护,强化长三角及十二省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强主动保护和精准保护,建立健全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制度。构建市区两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体系,发挥行政裁决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的优势,高效化解了一批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许多外资企业纷纷选择我们知识产权局行政裁决这种方式来解决纠纷。


三是优化重点领域保护措施。针对外资企业关注的电商平台侵权问题,多部门联合出台《上海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指导支持电商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完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等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网络定向监测。针对药品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外资企业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我们局与市医保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引入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和企业自主承诺制度,确保医保平台及时下架侵权产品。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支持外资企业符合要求的专利进入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通道。


四是畅通沟通机制。及时回应外资外企关切,加强和在上海的国外知识产权机构的交流,每年举办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并通过上海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领馆通报会、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圆桌会议等,及时介绍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新进展,听取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以上就是我市加强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情况。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在知识产权方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密切合作。能否具体介绍这几年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芮局长刚才您发布时提到的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WIPO仲裁调解上海中心的情况?


一是做强一个专业国际论坛,即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国际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近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WIPO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论坛嘉宾层级不断提高、内容专业度持续提升、观众覆盖面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活动之一。


二是引入一个仲裁调解中心,即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这是全国首家由中国司法部批准,可以在境内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案件仲裁与调解业务的境外仲裁机构。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受理案件140余件,在化解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该中心作出首例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仲裁裁决,实现了仲裁与调解业务的全覆盖。


三是推出一个表彰奖励项目,即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这是国内唯一由地方政府与国际组织合作设立的知识产权类奖项。2022年7月,经中央批准,该奖项提升为省部级表彰奖励。今年,我们将组织开展第五届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评选工作,进一步表彰激励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企事业单位。


四是建设一个国际人才培养平台,即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该学院由上海市政府与WIPO依托同济大学共同支持设立,先后承接了与WIPO联合培养知识产权硕士项目以及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项目。目前,已累计培养来自52个国家340余名学生,6位毕业生入职WIPO总部。此外,多次在沪举办WIPO暑期学校、WIPO服务体系有效运用培训班、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等合作项目,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进一步深化与WIPO多领域合作,持续打造国际交流的窗口,拓展国际化平台功能,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切实发挥好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促进发展、扩大开放的重要作用。谢谢。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这个问题提给吕区长,刚才您介绍知识产权纠纷优先推荐等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我们知道这个案例入选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最高人民法院去年举办的全国首届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典型经验做法和案例,想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浦东新区是如何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的?


吕雪城:谢谢你的提问。为了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浦东新区自2015年开始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实施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优先推荐制度。该制度在2023年入选国务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2024年入选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厦门综改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我们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一部法规”强化调解优先法治保障。首批制定出台的知识产权浦东新区法规,固化调解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实践经验,率先在地方立法中创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优先推荐制度,规定履行调解协议后行政处罚适当减免制度,填补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与行政处罚两种程序衔接的制度空白。


二是建设“一站式平台”完善多元调解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纠纷多元调解工作体系,提供知识产权纠纷“一站式”调解服务。通过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落户浦东,加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三是设立“四项机制”深化调解协同保护。建立民事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行政案件与调解衔接机制、仲裁与调解协作机制、认罪认罚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部分调解合作机制,全力打造知识产权领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浦东模式”。谢谢。


来源:国知局网站